一般公告

  • 6.png

    [賀榜]恭賀本系賴玟瑄同學研究所金榜題名

    more
  • 5.png

    [賀榜]恭賀本系黃蕙儀同學研究所金榜題名

    more
  • 4.png

    [賀榜]恭賀本系陳瑞興同學研究所金榜題名

    more
  • 3.png

    [賀榜]恭賀本系朱毅倫同學研究所金榜題名

    more
  • 2.png

    [賀榜]恭賀本系陳資育同學研究所金榜題名

    more
  • 1.png

    [賀榜]恭賀本系金翰妤同學研究所金榜題名

    more
  • 感謝系友張林木董事長捐款

    感謝系友張林木董事長持續捐款本系,114年3月5日玆收到新台幣十萬元。
    本系在此公告並感謝林木學長嘉惠學子之善舉。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敬啟
    2025.3.19
    more
  •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清寒暨急難助學金申請】

    【獎助學金資訊】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清寒暨急難助學金申請】
    (一)清寒助學金:
    申請時間:114/3/17(一)~113/3/28(五)
    申請文件:
    1、助學金申請書乙份。
    2、學生證正反面影本乙份。
    3、歷年成績單乙份。(大一申請不用附成績單)
    4、低收入戶卡或上年度父母∕本人所得稅納稅證明正本(國稅局)。
    欲申請的同學請準備以上申請文件並於申請時間內赴系辦辦理申請喔!!

    (二)急難助學金:
    申請文件:
    1、助學金申請書乙份。

    詳細資訊請參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清寒暨急難助學金實施辦法
    如有任何疑問,請洽系辦胡少艾助教,分機6293
    more
  • 感謝系友紀建良博士捐款

    感謝系友紀建良博士持續捐款本系,114年3月17日玆收到新台幣三千元。
    本系在此公告並感謝建良學長嘉惠學子之善舉。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敬啟
    2025.3.18
    more
  • S__5644371_0.jpg

    3月15日東吳大學125週年校慶,本系破百位同學共襄盛舉

    校慶長年來天氣皆是晴空萬里,今年難得的進入雨備環節。
    雖然天公不作美,但本系仍有破百位同學踴躍前來參加校慶。但因雨備因素,最後僅選出20名同學,代表本系至傳賢堂參加校慶開幕儀式。
    即便今日沒有進行往年有趣的創意繞場活動,有些許可惜,但也成為一次系上同學聚會的機會。讓到場的同學們,與主任、秘書及助教共享早餐、增加彼此感情。其中不少主動協助活動進行的同學們,得見本系的歡樂氣息與溫暖情誼永遠不會少!
    more
  • 恭喜74級社會學系.png

    恭喜本系74級 古允文學長 榮獲東吳大學第六屆傑出校友

    more
  • 碩博士班新生入學需知 _5_.jpg

    東吳大學社會系與日本立命館大學社會系討論合作協議

    東吳大學社會系與日本立命館大學社會系討論合作協議

    由東吳大學人社院院長米建國帶領的一行五人(包括米院長、社會工作系前主任莊秀美老師、社會系主任鄭得興老師、人社院熊賢芝秘書及陳如玉秘書)於今日(2月26日)拜訪了日本立命館大學產業社會學部,雙方就未來合作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討論。米院長介紹了東吳大學人社院目前的幾項發展計劃,如USR計劃等,並歡迎立命館大學的合作夥伴一同參與這些計劃。

    立命館大學產業社會學部黑田学部長親自接待了東吳來賓,其他參與討論的教授包括鎮目真人、上原德子、長谷川千春等。其中,鎮目老師與東吳社會系的黃芳誼老師因學術研究而相識,並已多次造訪台灣。此次也正因黃芳誼老師的牽線,促成了雙方有機會進一步討論合作的可行性。

    東吳社會系將與立命館大學社會系簽署合作協議,並計劃在今年(2025年)開展至少三項具體合作項目:首先,東吳社會系將於五月底前往京都進行移地教學;其次,立命館大學產業社會學部將由鎮目老師帶隊,於八月底來台北進行移地教學;最後,鎮目老師將與黃芳誼老師於九月初共同開設微學分課程等。

    除了今天(2月26日)與立命館大學的會議外,米院長明天(2月27日)將與山口大學討論合作協議,後天(2月28日)則將與愛知大學合作舉行研討會,米院長、莊主任及鄭主任將參與論文發表,並於3月1日之後陸續返回台灣。人社院在米院長的領導下,正持續強化國際化的交流。

    此外,東吳社會系也在原有國際化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今年(2025年)4月,將與捷克馬薩里克大學中文系再次討論更深入的合作細節,包括交換、實習和雙學位等。此次京都立命館大學之行成果豐碩,其中鎮目老師與黃芳誼老師的合作至關重要。莊秀美主任的日語翻譯功力一流,熊秘書與如玉秘書也做好了充分的行政準備,大家期待未來雙方的交流更加密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