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任教師

劉育成

劉育成

職稱:副教授兼院系級AI研究中心執行長
最高學歷: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博士
詳細介紹
研究專長
人工智能、俗民方法學、系統理論、科技與社會、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
學歷
94.9-99.12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博士(畢業)
89.9-92.6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所碩士(畢業)
經歷
107.8-109.7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103.8-107.7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100.8-103.7 政治大學國際發展書院博士級學術導師(專任)
102.8-103.7 政治大學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
101.2-102.2 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教授課程
社會學、社會設計概論、社會議題探索與實踐、社會設計與創新專討論(碩士班)
校內分機
6325
研究室
D025
電子郵件
ycliu15@gmail.com
論文著作與研究計畫
一、期刊論文​​​​​​
  •  Yu-cheng, Liu (2019, Sep). A Techno-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n How Acceleration becomes Autopoietic: Simplification as a Function of Technology. Techne: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23(2), 204-231. (SCImago; JCR).
  • Yu-cheng, Liu (2012, Mar). Ethnomethodology reconsidered: The practical logic of social systems theory. Current Sociology, 60(5), 581-598. (SSCI).
  • 劉育成(2020年04月)。人造社會性:從俗民方法學觀點初探人工智能如何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已接受)。(TSSCI)。科技部:108-2410-H-343-011-MY2。
  • 劉育成(2020年01月)。如何成為「人」:缺陷及其經驗作為對人工智能研究 之啟發—以自動駕駛技術為例。資訊社會研究,38,93-126。
  • 劉育成(2019年06月)。非典書評:《媒介宗教》—「媒介過程」如何變成必須?。中華傳播學刊,35,201-215。(TSSCI)。
  • 劉育成(2018年09月)。家庭研究中的社會系統理論探究:以家庭暴力為例。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2,101-129。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 劉育成(2018年07月)。隱私不再?—以身體與訊息作為隱私概念雙重性的社會實作理論觀點探究。資訊社會研究,35:87-123。科技部:104-2410-H-343-004-MY2。
  • 劉育成(2016年09月)。民主、平等與對話:博雅/住宿學院(書院)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以政治大學國際發展書院為例。思與言,54(3):263-303。(TSSCI)。
  • 劉育成(2015年03月)。「可信任的陌生感」:關於將複雜性概念引入民主(化)與社會信任之連結的另種思考。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2,123-180。(TSSCI)。
  • 劉育成、曹家榮(2013年09月)。從「道地」到「對道地的想像」:媒介社會中一種社會自我觀察的可能起點。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46,37-79。(TSSCI)。
  • 劉育成(2012年06月)。快速時尚潮流的消費美學:加速的救贖與宰制。文化研究月報,129,2-27。
  • 劉育成(2012年06月)。反身性運作:「觀察」臺灣社會理論生成之可能性。思與言,50(2),193-231。(TSSCI)。
  • 劉育成(2011)。突現作為弔詭:從整體/部分到形式/媒介之區別的社會系統理論觀點。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36,39-86。(TSSCI)。

二、研討會論文
  • Yu-cheng, Liu (2020, Aug). The Quantification of Humanity and its Discontents: Cases from Self-driving Technologies. 4S/EASST 2020 Conference, Prague.
  • Yu-cheng, Liu (2019, Apr). A Possibility of Sociologically Theorizing of AI Phenomenon: An Ethnomethodological Inquiry. ESA Conference 2019 in Manchester / UK, Manchester, UK.
  • Yu-cheng, Liu (2017, Aug). Transhumanism, post-capitalism, and “meta-veillance”: perspective from critical realism. The 13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Un)Making Europe: Capitalism, Solidarities, Subjectivities", Athens, Greece. MOST 104-2410-H-343-004-MY2.
  • Yu-cheng, Liu (2016, Jul). "Doing Privacy" in an Accelerating Society: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How Wearable Technology Shapes People's Recognition and Practice. The Third ISA Forum: "THE FUTURES WE WANT: Global Sociology and the Struggles for a Better World", Vienna. MOST 104- 2410-H-343-004-MY2.
  • Yu-cheng, Liu (2015, Aug). Analytical Sociology and Ethnomethodology: Social Ontology Reconsidered. The 12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Prague. MOST 103-2410-H-343-022.
  • 陳彰儀、林月雲、朱美麗、劉育成 (2014, Feb). 學生事務與書院教育. 2014政大書院教育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國立政治大學.
  • Yu-cheng, Liu (2013, Jun). The Gülen Movement and its Contributions: New Social Movements Perspective. The 2013 CESNUR Conference: Changing Religious Movements in a Changing World, Dalarna University, Stockholm. 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 Yu-cheng, Liu (2012, Jun). Reformulating the Paradox of Speed through Systems Theoretical Approach.「台灣社會學理論的創新與傳承:新世代觀點」研討會, 佛光大學.
  •  Yu-cheng, Liu (2012, Apr). Accelerating to Decelerate,” what are its implications? – Reflections on Consuming Aesthetics in Fast Fashion. BSA Annual Conference 2012 - Sociology in an Age of Austerity, University of Leeds, UK.
  • 劉育成(2019年05月)。政治作為志業之不可能(或困境)——一個從媒介 過程理論觀點的思考。政治作為志業紀念研討會,佛光大學。
  • 劉育成(2015年11月)。隱私不再:一個社會實作的觀點。2015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科技部:104- 2410-H-343-004-MY2。
  • 季淳、劉育成、黃信洋、吳明錡(2014年02月)。國際發展書院的理念與實踐。2014政大書院教育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
  • 劉育成(2012年11月)。民主、平等與對話:博雅書院教育的理念與實踐。2012通識教育與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國際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
  • 劉育成(2012年11月)。從「道地」到「對道地的想像」:媒介社會中一種社會自我觀察的可能起點。2012年臺灣社會學會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社會創新:後全球化之路」,東海大學。

三、專書及專書論文
  • 劉育成(2019年11月)。〈政治作為志業之不可能(或困境)—— 一個從媒介過程理論觀點的思考〉。《堂堂溪水出前村——韋伯兩篇志業演講分論》(ISBN: 978-957-548-051-6)(177-220)。台中市: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
  • 季淳、劉育成、黃信洋、吳明錡(2014年07月)。國際發展書院的理念與實踐。在虛實之間學習:以政大書院為核心的高教實驗(ISBN:978-986-6475- 54-2)(77-93)。台北市:政大出版社。
  • 陳彰儀、林月雲、朱美麗、劉育成(2014年07月)。學務系統與書院教育。在虛實之間學習:以政大書院為核心的高教實驗(ISBN:978-986-6475-54-2)(151-164)。台北市:政大出版社。

四、研究計畫
  • 2019.8-2021.7,獲科技部補助二年期專題研究計畫,「關於人工智能現象的社會學理論觀點之可能性:一個俗⺠方法學上的探問」。MOST:108-2410-H-343-011-MY2。
  • 2016.2-2017.1,獲教育部「教育部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補助,擔任共同主持人。
  • 2015.8-2017.7,獲科技部補助二年期專題研究計畫「加速社會中的『隱私實作』:以穿戴式科技如何影響/形塑人們對隱私的認知與實作為例進行社會學觀點的探究」。MOST:104-2410-H-343-004-MY2。
  • 2014.9-2015.9,獲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一個有關『加速』的社會史與概念史考察:附論加速社會的⺠主(化)問題研究」。MOST: 103-2410-H-343-022。

五、其他
  • 劉育成(2018年3月6日)。〈加入社會設計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暨「社會工作與社會設計碩士班」〉。《台灣社會學通訊》(網址:https://www.tsatw.org.tw/page.php?menu_id=2&new_id=2976),第90期。
  • 劉育成(2020年3月4日)。〈人造社會性的未來?——社會學參與人工智能研究的幾個途徑〉。《巷仔口社會學》(網址:https://twstreetcorner.org/2020/03/04/liuyucheng/)
  • 劉育成(2019年6月19日)。〈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如何可能重新定義「創作」:「模糊性」作為創造性的來源之一〉。《台灣數位藝術》專題(網址: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4_140864213871031/Chi)。
  • 劉育成(2018年10月19日)。〈設計進化:人類強化的啟發?〉。《台灣數位藝術》專題(網址: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4_137721670577000/Chi)。
備註